大河网讯 4月27日,河南郑州航空港召开2023年度工作会议,系统回顾总结了过去一年和十年取得的工作成就,表彰先进弘扬正能量,安排部署2023年工作。大河网记者从会上获悉,2013年3月,郑州航空港获批成为全国唯一一个由国务院批复设立的航空经济先行区。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十年来,郑州航空港探索出了一条“不靠海、不沿边,一条跑道飞蓝天”的开放发展新路径。
郑州航空港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全省平均增速两倍以上
(相关资料图)
郑州航空港2022年生产总值达到1208亿元,是2012年的5.9倍,年均增长14.1%;工业总产值完成5358.4亿元,是2012年的4.3倍,年均增长17.2%,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7%。外贸进出口总值4707.8亿元,是2012年的2.7倍,年均增长10.3%;“四上”企业(不含房地产)完成营业收入7756亿元,是2012年的6.3倍,年均增长20.2%;进出口对全省贡献率达到60%以上,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省80%以上,已成为引领带动中原经济区和郑州都市圈发展的强大引擎。
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河南方案”
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年来,郑州航空港探索出了内陆地区开放发展的新路径,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河南方案”。郑州航空港进入“空陆铁”三港联动新时代,郑州机场实现“双跑道+双候机楼+多货站”运行,高铁郑州航空港站、郑州城郊铁路及郑开、郑焦、郑许市域铁路相继开通运营,国际陆港航空港片区加快建设,“1+1+7”口岸体系建成投用,探索实施7×24小时通关保障、货物出口“提前申报”、电子口岸等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郑州—卢森堡双枢纽建设成为国际合作典范。创新跨境电商“保税+空港”“9610”等模式,新郑综保区被海关总署称为“小区推动大省的典范”,郑州航空港已成为我省最大开放品牌、带动全省融入全球经济循环的战略平台。
初步形成了“万亿千亿百亿”产业发展体系
十年来,郑州航空港坚持“长短结合、引育并重”,初步建成了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初步形成了“万亿千亿百亿”产业发展体系。富士康、超聚变、新型显示、合晶半导体等电子信息产业项目2022年实现产值接近5500亿元,2025年有望超过1万亿元。特别是3月底刚与富士康科技集团签署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富士康与我省在3+3战略上深化合作,将利用5—10年再造一个富士康。
生物医药、航空航天卫星、高端装备、新材料产业、现代物流、会展商贸文旅等百亿级产业集群正在加快培育。目前,全区“四上”企业600家,2022年完成营业收入7755.9亿元(不含房地产)。
实现了从“机场小镇”到“航空新城”的跨越式发展
十年来,郑州航空港代管面积747平方公里,基础设施覆盖超过22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超过110平方公里,集聚人口约100万人,去年划定“三区三线”新增建设用地223平方公里。建成投用郑大一附院南院区、河南省职工文体中心、园博园等城市综合服务设施,全区绿化面积3292万平方米,社会治理网格化运行管理平台已上线,网格电子地图实现全域覆盖,绿化覆盖率达到36%,基本形成绿色智慧、生态宜居、蓝天碧水交相呼应的航空新城。
初步形成高效的创新创业体系
十年来,郑州航空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一统十联”一揽子改革集成方案,初步实现“清单之外无审批、大厅之外无审批、平台之外无审批”。“1+14”创新人才政策体系基本成型,创新驱动更加有力。建成投用恒丰科创园、临空生物医药园、智能终端手机产业园、台湾科技园、锦荣信息科技园等创新平台载体300余万平方米。全区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到395家、157家,“专精特新”企业94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98%以上。(王友振 祝传鹏 郭栩汝 李东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