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马路上的新能源汽车明显变多,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和送绿牌的政策,使得一些苦“牌”久矣,特别是在限牌城市的上班族或年轻家庭可以迅速地拥有代步工具,来节省出行时间。
(资料图片)
今年的车展新车发布相当密集,上百款新车中有将近四分之三是新能源汽车,海外传统车企宝马、通用、丰田等,国内传统自主车企吉利、奇瑞、长安等,造车新势力蔚来、小鹏、哪吒等都有新车和新的战略规划发布。
在第一天媒体日后,广大车媒异口同声地宣布了燃油车的“死期”。自从电动汽车出现后,油车派和电动派的嘴仗是一刻也没停过,派内之争也没停过,油车BBA互相看不惯,现在电动车比亚迪与特斯拉互相瞧不起。
能接受电车的人越来越多,喜欢燃油车的也从未放下过热爱。
01
燃油车没死
但需要一辆电车
说老实话,今年逛展虽然主角是车,但我觉得博主也成为了一道风景线。只要是个展台,你都能见到一个,两个甚至是带着一整个团队,举着手机或者摄影设备,要么在拍短视频,要么直接抖音直播。
他们说起车来,滔滔不绝,对每个车型如数家珍,活像个销售。不得不感叹这两年短视频自媒体真的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比起图文,我也倒是宁愿看视频或者直播。
听说这两年车媒过得挺累,但也过得挺好,我仿佛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当年那群没日没夜测评数码产品的博主们。
今时不同往日,一来现在的消费群体收入肯定比以前高,或多或少手上都有点存款,拥有一辆车并不是件需要半辈子积蓄的事情,二来现在国家有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优惠政策,光一个牌照就值得很多人入坑。
最重要的一点是,大家发觉选择变多了。
以前大家讨论买车,声音最多的要么德系,要么日系。BBA的入门车型是很多稍微富足点的年轻人的第一台车,面子里子都挣了。很多老一辈的可能会选择东风、丰田、本田、马自达、雷克萨斯等。
普通人买油车,看一眼动力,看一眼油耗,看一眼外观内饰,试驾一下看看手感,再看看兜里的钢镚儿,基本就决定了你要买的车。
但现在不一样,新能源汽车加入后,原先那套选车标准就变了,跑车般的外观,富有科技感和智能化的座舱,一个系列起码三四种不同车型,各种功能上的选配,密集的发布会,年年有新车,价格覆盖范围广。
以前选辆车,大部分条件是钱包里的票子决定的。现在选辆车,甚至可以DIY。
拥抱电动化已经是大势所趋,中汽协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已经达到26.6%。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之前预计今年渗透率可能会达到40%-50%。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过了起步阶段,即将迈入成熟阶段。
原本身边对电车的质疑声,慢慢成了一声声真香。
有开大奔的,换成特斯拉后,再也没碰过。也有当初死活想入BBA的,现在转念想入电车的。也有本来对电车嗤之以鼻的,看了别人开了电车后,心也痒起来的。
电动汽车慢慢渗透的过程中,人们对它的接受度也在提高。就像当年智能机去渗透功能机一样,人们从最初的不适应和担忧,慢慢地开始习惯。
选择变多了,应用场景也分开了。
抛开自动驾驶不谈,对电车的担忧无非就是补能和安全性,而最大的问题还是在续航焦虑上。这点,燃油车到现在还是它的优势,特别是在长途上。
每次节假日,我们都能在高速上,充电站,甚至在各种犄角旮旯处,找到一堆熄火的“电动爹”们,看着一辆辆油车从身边驶过,从加油站满血复活,我相信绝大多数的电车车主心里是五味杂陈的。
所以之后买车的人,自动将电车和油车分成了两大不同的使用场景。长途自驾靠油车,城市短途通勤靠电车。当然,也有不做选择的,那就是混动。
电费比油费便宜是真的,至少没把养路费加进去之前是真的,电门的加速平滑性和爆发力比油车开的更舒适也是真的。
所以你告诉我,燃油车怎么死?至少一时半会是死不了。
燃油车还会活着,因为也是很多人的热爱,我去车展第一件事就是去豪车馆逛一圈,玛莎、兰博、保时捷、劳斯莱斯,这是近距离接触它们最好的机会。虽然这些品牌也在顺应电动化的趋势,但是它们没放弃燃油车。它们的展馆,它们的燃油车,从来不缺人。
我想,一台自吸发动机是多少男人的梦想。至少哪天我发财了,我必要买一辆在桥洞底下踩一脚地板油,听听这天籁之音。
所以哪天油车真的要死了,也是死在市场上,它不会死在人们的心中。
但你需要一辆电车。
02
电车太卷
外资喝汤都难
国内车企在宣布海外战略的同时,海外车企正向中国取经。国内展台,不少海外车企高管驻足研究,蔚来的换电技术受到很多海外企业的关注,自主品牌的崛起,令外资或合资品牌倍感压力。
一些老外在车里研究的起劲,另一些老外站在车外眉头紧锁,再卷下去,连汤都喝不到了。
中国的车市实在是太卷了,在经历过智能手机市场厮杀之后,汽车智能化的发展明显提速了不少。这是广大汽车媒体共同的感受。
没人比中国车企更懂中国老百姓的需求。
以前坐车里,导航靠手机,听歌靠手机连车机,座椅手动调,雨刮器自己开,大灯自己打,后备箱自己开。现在在车内一块中控屏控制所有,更别提什么座椅按摩、冰箱、大彩电。座舱不再是原来控制汽车行驶的空间,越来越趋向于生活化的场景,离开后自动锁车,一靠近自动解锁,车仿佛在这一刻有了灵魂。
除了生活化、科技感的场景外,内饰材质用料也很丰富,nappa、Alcantara配合实木的点缀,内饰颜色也有多种选择,比起以前清一色黑色的厚重感,现在很多暖色系的颜色更有年轻感,也显得更有空间感,一些车型还有全景天窗,视野开阔明亮。我坐进智己LS7的座舱,带给我的就是这种非常直观的视觉体验。
我承认这会成为我买车的一大因素,既然座舱要营造出一种第三空间感,那么不论是功能性,还是设计性都是打造差异化的重点。
况且现在作为消费主体的年轻人越来越讲究这些,越来越看重这些。有人可以为了蔚来汽车上那个可爱的人机交互系统nomi而下订单,也有人偏偏就喜欢特斯拉的毛坯风可以自己动手打扮,还有人喜欢理想打造的家庭用车环境。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国内自主品牌确实给出了一千种选择。
从这一点上看,外资品牌确实在中国市场处于下风。
我以我体验的宝马为例。一辆还未发布售价但同系售价超140万的I7,你第一反应肯定是,这车没得说,价格放在那。
BBA算是电动转型反应较快的传统品牌,所以它的座舱元素毫不落伍。大彩电、按摩椅、内饰用料考究。你会感叹百来万的车用料就是奢侈,连门把手都给你按两个屏幕。坐在后排,腿都没还没伸直,一块硕大的屏幕直接怼到你面前,还离得这么近。
很讨厌没有边界感的车。
在我眼里就是将MPV的属性硬生生搬进了轿车的皮囊中,丝毫不考虑空间和驾乘人的体验。过多的元素堆砌,反而让所谓的科技感打乱了内部的一致性,你会感到拥挤和杂乱,用力过猛。
还有海外品牌来到中国的头等大事,就是本地化。以前特斯拉刚进中国的时候,听过车主吐槽导航很烂,比如高德会把探头都标出来,但特斯拉自带的地图就不会,明明车机这么丝滑,偏偏最重要的体验贼差。
这次的体验的宝马也有本地化的问题,我们在试图通过语音助手来播放一首周杰伦的音乐,试了好几次助手都没办法执行我们的命令,从流畅度和准确度来说都对不起百万级别的售价。
本地化是中国市场给予国内品牌的天然优势,我们有丰富的APP资源和生态,同时我们又是最大的汽车市场,就说个自动驾驶必备的高精度地图测绘吧,未来真的会成为外资品牌在中国实验自动驾驶的门槛。
从智能手机年代过来的人,这套逻辑放在现在的座舱上,外资品牌不得不服。
BBA算是反应快的,毕竟宝马刚把中国市场称为它的家,相比之下,日系、韩系品牌在这一过程中显得落寞了,汽车三大件变成了电驱电控电池,燃油车积累的优势一下荡然无存。
当然,整个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远还没有到尘埃落定的时候,前两年才说传统车企被新势力踩在脚底下,现在传统车企明显开始扭转了,像长安、广汽、长城、吉利等风生水起,反倒是原先一线新势力出现了颓势。
我们卷本地化,卷差异化,卷智能化,我们营销也在比谁更卷。
要说这届车展,有些厂商是真的会抓人。打开小红书,搜索上海车展,必有关于极星和欧拉的展台。
欧拉是真懂女生,展台有花卉布置,还能DIY口红,香水,手链,美甲,最重要的是还找了一堆肌肉猛男上台跳操。玩营销,欧拉是玩明白了。
合资品牌极星的展台成了很多摄影的打卡点,整个展台被大面积郁金香覆盖,与本身白色的展台形成了很鲜明的对比,真的很好看,如果没有人的话,拍出来的照片一定很有艺术感。
现在卖车,不仅仅是卖个代步工具了。车企开始注重打造品牌价值,并且开始用各种营销手段将品牌形象植入到目标群体里,你看欧拉对标的就是女性。
03
国产技术出圈
国产芯片站出来了
比亚迪在这届车展风光无限,展台就立在宝马对面,它的高端品牌仰望和保时捷等同处豪车馆。并且要看仰望的人,排的队甚至比去看那些豪华品牌的还要长。
前有易四方,后有云辇。一个水陆两栖,一个爆了胎还能正常开,比亚迪技术上的秀肌肉,甚至盖过了车的风头。
电动车上的各类技术结结实实的吸引着看客的目光。在这届车展,国产技术站出来了,国产芯片跟着也站出来了。
地平线抛出J5,黑芝麻抛出A1000跟英伟达叫板,拿下比亚迪、领克、东风、哪吒等合作品牌,芯驰抛出V9P去和TI竞争,对海外厂商进行围剿。
国内芯片企业更懂国内车企的需求,他们不仅卷出货速度,还卷方案,卷完这些扔出价格炸弹,把自动驾驶成本打到3000元以内,性价比是王道。
我们可以看到有越来越多的车型开始选用国产芯片的方案,地平线+芯驰正在对标英伟达+高通+恩智浦的方案。
基于黑芝麻A1000打造的行泊一体方案,别说是车企了,就连我都看着心痒痒。在黑芝麻展台,我看了方案演示的视频,它不光可以自主泊车,还能够通过激光雷达等传感器收集停车区域的数据,并绘制成3D地图,以后再到相同区域停车,意味着你可以双手离开方向盘了。
这套方案对于新手司机可谓是心中狂喜,特别是开着中大型SUV,在车多的停车场里找位置的时候。
我颇有种以后不再需要练科目二的感觉了.....
其他的像NGP、NOA、ACC等,会让人无不感叹,这些技术浪潮无时无刻都在改变驾驶体验,至少在堵车的时候,可以让脚不至于那么酸。这背后,一颗颗小小的芯片正推动着这一切往前发展。
除了这些外,有一个不太被人熟知的领域也敲敲抬起了头——氢燃料电池。在博世的展台,已经能看到氢动力系统了,我们国内长安深蓝已经有了氢电的车型,宝马也推出了氢电车型I5X。这个被业内认为是真正的清洁能源,这两年也正在默默发展,虽然离真正大规模落地还有段距离,但它或许是纯电时代后下一个汽车产业的新纪元。
出了展馆,太阳快落山,一整天的时间,我愣是没把所有展馆所有展台都逛遍。手机的推送里都在说着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在展会的故事。
以前,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离梦想中的车总差点银子。现在在有限预算之下,能有更多的选择。
汽车电动化给了国产品牌超车的机会,国产品牌给了打工人可以全都要的机会。
你“在看”我吗?